亚新官网平台亚新官网平台据《南方周末》报道,多支民间救援队试图前往河北涿州救灾,但“卡在邀请函”上。 目前,外地民间救援队想要进入灾区,需要两张“路引”: 一是事发地的应急管理部门开具的邀请函,证明确实有人需要你去救; 二是向属地的应急管理部门报备后得到的批准,证明你确实是个救援队,而且是个来路清白的救援队。
但是,这次涿州的汛情不太配合,把市政府的应急管理局也给淹了,导致应该能开的邀请函,也开不出来。开邀请函不是要盖公章吗?可是应急管理局的公章一度“在另一栋大楼内,中间水很深,要安排工作人员涉水去取”,这就有点耽误事了。
其实,涉水去取,大概率还是能找到的,但要是公章“被冲泡找不到了”,那就比较麻烦了。涿州某镇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只得对媒体哭诉:“很多救援队都管我们要这个函,我快急死了,还有很多老百姓困在村里。”
《南方周末》的报道出来之后,大家都在吐槽“邀请函”的问题,其实关键的问题是让邀请函生效的那枚公章。
“ 公章 ” 的背后是一套中心化的救灾指挥系统,遇到大灾,集中决策、统一指挥,发挥体制优势,确实井然有序,让人看上去就很有信心。但这样的救灾指挥系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过于依赖指挥部的高效运转,用互联网黑话来说,就是 “ 鲁棒性 ” ( Robust )比较差亚新sports,中心系统一旦出了什么故障,比如说像这一次大水冲了应急管理局,又比如武汉那一次,救灾物资 “ 爆仓 ” 了处理不过来,系统一下就会陷入瘫痪。
有没可能让更多人参与决策,提高一下救灾系统的稳健性呢?是不是可以不需要盖公章,只要是受灾群众,就可以邀请外界来给自己提供援助呢?
也许马上就有人反驳我,这样搞法,不就变成求救信了吗?哪里还是什么邀请函?
细想一下,“邀请函”确实有很多特定的意涵。说到“邀请”,那说明有一个主人家,只有主人才可以行使邀请的权力;其次,“函”是一种公文,一般用于 平行机关之间,或者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还有一点, “邀请函”一般有特定邀请对象,并不是谁来都行的。
其实,要“邀请函”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夸大灾情的情况时有发生,也确实有过救援队赶到当地之后,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大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灾区的危险系数很高,一般救援队来了可能自己也要赔进去,所以让事发地开个邀请函也算是对民间救援队的一种保障。
但应该看到,用“邀请函”来组织灾害救援,背后是一套科层制的、树状结构的思路,应用的是“属地管理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先将救灾责任赋予到各级政府,然后以各级政府为责任主体,统筹组织当地的救灾事宜。各级政府对且只对上一级政府负责。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邀请函”是合乎逻辑的,邀请函的使用过程,也是一个权力关系确立的过程亚新sports。
如果我们每次都能准确预计灾害发生的地点与规模,这样的救灾思路是没问题的。但在突如其来,或者超出预期烈度的大灾面前,就容易出现“卡在邀请函”的状况了。因为这种树状结构的组织方式,一旦有一个节点失灵,下一层级的就不可避免地卡壳。
过往的灾情信息搜集,主要依靠基层政府单位的层层上报。但灾情来时,往往基层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既要安抚群众,又要组织救援,还得上报信息,因此上报的信息往往语焉不详,也就说个大概。上级部门要是不满意,除了自己派出调查组去一线考察,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大家应该还记得2021年郑州暴雨中的“救命文档”。当时,一名叫manto的网友利用腾讯文档创建了一份人人都可以编辑在线文档,然后在新浪微博上号召志愿者帮忙一起搜集、整理、核实相关的求助信息,在文档上线小时内,访问量就突破了250万。许多人在共享文档上发布了求助信息并获救。
从那次之后,利用在线文档搜集灾情信息就成了民间应对洪灾的一个标配,这次的京津冀暴雨自然也不例外,2023年7月31日晚,《京津冀暴雨求助信息统计汇总表》的腾讯文档就在社交网络中流转,这是由志愿者主导梳理的。
“ 救命文档 ” 的基本逻辑,是利用互联网工具对搜集灾情的工作进行众包,发动网友来完成一个原本在科层制逻辑下难以完成的庞大工程,并且以开源的方式,让所有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查看。如此一来,救援队就好做事了。
这种众包的救灾思路仍在演进中。同样是7月31日晚,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抖音就联合了北京日报等机构媒体开通了#暴雨互助帮忙#通道。这在在线文档搜集求助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捐助”的功能。
让网友提交求助信息,这是灾情信息的众包;而募捐捐款,则是救灾款项的众筹。这两个功能,都在试图调动群众的力量。
腾讯很快跟进,在 8 月 2 日上午上线了“华北地区暴雨救助信息上报”,同样集成了求助和捐助两大功能,除此之外,还增加了“志愿者招募”、“积水点地图”、“救援电话”等板块。
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多个关于洪灾的一站式救灾信息平台将会先后出现行业动态。这些救灾信息平台背后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的思路,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互联网本来的面目。互联网最基础的逻辑,就是把各地的计算机以网状结构连接起来,这其中没有一台“中央计算机”,资料分别储存在各个计算机里,决策也由各个终端自行做出,任何一台计算机的崩溃,都不会波及整个互联网。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样的信息平台要如何与目前政府的应急管理系统对接呢?如果信息搜集与发布是众包的,但救援队的入场却是“邀请制”,那就很可能形成一种内部紧张的关系:有海量待救援的需求被看见,但救援的供给却是不足的。
众筹也可能会引起同样的紧张关系,比如说,筹到的东西太多,分发的人力不足。这种情况已经在武汉已经上演过了。
这种紧张关系要如何化解呢?会有一场灾害救援的供给侧改革吗?还是说,我们就先不要搞那么多众包众筹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把那套网状结构的系统,放到树状结构之中,让它成为其中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