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产业链中因利润丰厚而羡煞下游的硅片环节,受多晶硅价格下行和供过于求多种因素冲击,往日风光不再。
作为多晶硅的直接下游,硅片未能在这场成本暴跌中实现受益。对于是否存在价格超跌情形,财联社记者向多位硅片厂人士求证,普遍未予以否认。一位企业人士表示,二季度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公司采取了更灵活的出货方式,但因为硅料价格未见底,下游采购积极性普遍不高,硅片库存压力高于往年。
但好消息是,随着硅料价格已经降到6万元/吨成本线附近,硅片也同样来到底部区间。有业内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近期组件厂排产率较高,印证了终端的旺盛需求。目前,产业链新的平衡体系正在建立,各环节的盈利水平在下半年预计重新达到平衡,如果硅片的价格能够因下游需求向好而抬升话,可以覆盖到原先的一部分亏损。
上半年,国内光伏市场总体保持景气度提升,在日前披露的业绩预告中,产业链头部公司业绩普增,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但是,形势一片大好并非适用于所有环节,光伏产业存在的利润分化已是近两年常态,但这一次“受伤”的却是硅片。
硅片双龙头之一的披露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4.80亿元-46.80亿元,同比增加53.57%-60.42%亚新sports,扣非净利润为37.5亿-39.5亿,同比增长29.27%-36.16%;另一家硅片“新秀”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8亿元-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2.27亿元-3.27亿元,同比增长64.15%-92.45%。
但如果分季度看,二季度则普遍遭遇环比下滑的情况。在一季度实现净利22.53亿元,以此计算,其在二季度净利润在22.27亿-24.27亿,但扣非利润在二季度为15.31亿-17.31亿,较一季度22.19亿出现明显下滑。
同样如此,其在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02亿元,扣非净利润3.93亿元,结合中报业绩预告,二季度实现净利润为0.78亿元-1.78亿元,环比一季度下跌65%-84%。
业绩预告则将硅片厂二季度爆雷展示更加直观。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3298.13%,是光伏产业增速最高的企业之一。
不过,最新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83.42万元至1.1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2.7亿元-3.5亿元,同比减少70%到90%。以此计算,二季度公司亏损金额达到1.87亿元-2.64亿元,导致上半年业绩增速告负。
对此,证券部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二季度业绩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硅料和硅片等价格下降造成的减值损失,这部分计提超过2亿元。业绩预告显示,公司新材料业务的硅片产品销售单价出现下滑,对公司业务的净利润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同时,硅料、硅棒、硅片价格降幅较大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2亿元至2.7亿元。而在硅料和硅片价格一路上涨的2022年同期,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仅13.00万元。
京运通的“窘境”并非个例,而二季度也堪称硅片厂的困难时刻。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4月中旬,硅片价格尚能实现总体维稳,但是随着石英砂不再是生产过程中卡脖子的因素,硅片价格进入跌势,但总体跌幅有限。
在4月初,硅片主动降价尚且可以解释为让利下游,但随着4月下旬硅片供应增量超过需求增量,硅片环节“价格战”不可避免打响。根据统计,4月国内硅片产量增加至46.3GW,其中单晶硅片产量为46.1GW,环比增加10.2%。
根据InfoLinkConsulting统计,到5月中旬,硅片环节滞销的库存已经超过9GW,库存时间超过5天亚新sports。另据硅业分会消息,随着传导降价释放利润,5月份硅片价格开始扩大跌幅,到二季度末,M10单晶硅片(150μm,下同)均价为2.75元,G12单晶硅片均价为3.97元,较4月初降幅分别达到57%和51.6%。
TCL中环在业绩预告中提到,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对经营成果产生压力;产业链竞争博弈剧烈,对市场环境及经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对比其价格,7月9日最新价格公示显示,P型(150μm)硅片中,210mm尺寸价格为3.77元,182mm厚度为2.85元,较4月份价格分别降幅超过50%。
造成硅片价格下降的原因,首先是来自上游硅料端的大幅降价。根据硅业分会消息,上周国内N型料成交均价为7.45万元/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6.57万元/吨,周环比持平。相比于今年4月初报价超过20万元/吨的均价,单晶致密料跌幅超过60%。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硅料价格下降会利于全产业链成本下降而刺激终端需求,但在急涨急跌中,必然有环节受到负面冲击。在目前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企业中,晶澳科技和京运通都提到了存货计提减值带来的损失。
对此,隆众资讯光伏产业链分析师方文正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二季度硅料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硅片厂前期高价采购的硅料未及时消化会导致硅片成本较高亚新sports,但是市场销售只会参考现货价格,由此产能较大减值。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造成的库存减值是硅片厂损失的重要原因,包括下游其他环节也存在这个情况。
随着硅料价格逼近成本线“退无可退”,硅片也同样处于磨底区间。据方文正透露,目前硅片的利润因硅料采购的成本而有差异,P型产品的价格整体较低,N型会有一些溢价,坩埚会提一些成本价格,但影响有限。
事实上,此前由于硅片利润丰厚,而投资成本和投产门槛等条件又低于多晶硅,因此吸引到大量玩家涌入。近两年,涌现出弘元绿能、双良节能、京运通和高景太阳能等专业化厂商。同时,一体化组件厂对硅片环节同样保持高强度投入,在多晶硅成为产能瓶颈的2021年和2022年,硅片也是一体化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
但是,硅片也是最先出现过剩信号的环节。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30GW,同比增长35.3%。不过,当年单晶硅片产能超过640GW,同比增长65%,产量约为381.1GW,同比增长63.6%。
对头部企业而言,冲击也表现在集中度出现下降。统计显示,2022年硅片环节CR5占比明显下降,由2021年的84%下降到了66%,产量在5GW以上的企业达到14家。
业内对硅片的盈利能力多持相对谨慎保守的预测。京运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上游产品价格下降对硅片生产的成本有一定利好,但实际利润等情况需要考虑市场销售。对于是否有产能过剩的担忧,对方表示,生产主要根据销售长单来规划进行。
分析认为,随着产业链价格趋稳,各环节的盈利水平预计在下半年重新达到平衡。方文正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硅料和硅片的盈利能力很难再回到今年一季度或者去年的利润水平,但如果因为下游需求旺盛让价格能提升的话,会覆盖原先的一部分亏损。
据其透露,目前硅片主要厂商并未因为利润下滑而调整开工率,尤其头部企业,从近期对硅料的采购情况看,生产总体保持稳定行业动态。主要是因为硅料价格已经降至底部,而终端的需求预期和组件的排产情况都在提升,下游需求比较乐观,硅片价格在下半年经过调整后有望重新进入平衡稳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