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实三地检察机关会签文件精神,为三地检察工作特别是案例研究工作搭建平台,10月15日上午,我院举行了“京津冀检察协同案例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灿平,武清区委常委、亚新体育网站政法委书记王知,武清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董广军,市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元静,武清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延坤,公安武清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建新,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强军,武清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耿一博新闻动态,以及全国青联委员、市政协委员、诺瑞华(天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依航,市人大代表、天津张盈(武清)律师事务所主任徐岚,市人民监督员、武清区政协常委、云樯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强等领导、嘉宾参加了揭牌仪式。
会上宣读了案例研究基地工作规则,与会领导、嘉宾对基地成立表示祝贺,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徐岚表示亚新体育app下载,“京津冀检察协同案例研究基地”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期待案例研究基地不断发展和壮大,作为人大代表、职业律师也将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王强军表示,武清区检察院开展京津冀检察协同案例研究工作有自己的优势,南开大学法学院将与武清区检察院全力做好配合,依托检校共建基地,实现丰富的案例资源与高校理论研究优势相结合,不断推出高质量典型案例。
陈建新表示,研究基地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希望今后借研究基地这个平台,共同探索,积极构建司法案例工作大格局,开创司法案例研究应用新局面,构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为平安武清建设做出新贡献。
耿一博表示,武清区检察院始终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及典型案例工作,走在全区政法系统前列,希望以此次基地成立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案例研究资源,借助京津冀检察协同力量,不断推动案例研究工作深入发展。
元静指出,武清区检察院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打造京津冀检察机关三地联动配合新平台,形成了互助共赢的新格局。建议积极推进案例基地建设,打造更多亮点,形成金字招牌,提高案例质量,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
董广军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驶入了快车道。司法办案工作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每一名法律人都应高度重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结合,携手共进,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武清区检察院将进一步找准检察工作与服务人民群众的结合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大力开展理论研究,注重实践应用,将案例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实打实的检察工作战斗力。
陈灿平对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强调指出:京津冀协同战略十周年之际,市院决定在武清区院建立“京津冀检察协同案例研究基地”,是基于“通武廊”特殊区位优势考虑,深入落实京津冀政法工作联席会精神,积极执行《京津冀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框架意见》的有力举措,对于进一步强化京津冀检察协同,坚决筑牢首都政治、安全“护城河”,为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具有实践意义。司法案例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最好的连接器,是对立法效果的反馈、执法水平的评价、司法经验的提炼以及守法尺度的指引。他对基地今后开展案例研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习法治思想的指导,从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高度,深刻认识案例研究工作对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意义;二是在党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加强公检法司机关的协作,处理好案件办理的繁简关系,简案快办、疑案精办、难案细办,本着“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原则,共同开展好司法案例研究工作,形成京津冀、通武廊协同的案例研究体制机制;三是持续加强基地与法学院校的协作,打造良好的案例培育机制,对于前瞻性疑难性理论问题,积极争取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智力支持,统一司法尺度和标准,形成京津冀、通武廊协同的优秀精品案例,将基地培育成京津冀检察协作的“金字招牌”。
“京津冀检察协同案例研究基地”是武清区检察院与天津市检察院研究室共同创办的基地。下一步将加大对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案例研究力度,积极推动京津冀三地检察机关互学互鉴,更好的发挥案例指导实践作用,推动京津冀检察协同走深走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